党校交流材料——关注农村食品安全问题
中国的食品问题近年来日新月异,极大地挑战了人们的想象力。本人在农村挂职期间多次发现,像“康帅傅”“七匹狠”、“雷碧”这样的假货仿冒货在农村市场日益增多,经常出现在农村的小卖店内,对农村人口的食品安全造成很大的隐患。由于城市人口文化水平较高,信息发达,拥有相对较强的辨别能力,食品的假货、残次品逐渐流向农村。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之所以蔓延到今天这样,形成在全行业、全领域广泛存在、难以收拾的局面,首先是因为问题本身的特性。这样的问题不能指望通过一个事件的刺激,针对某一个环节就可以解决。在这个意义上,食品安全不仅是一个经济结构问题,也是一个行政监管问题,同时更是一个政治法律体制问题。在此种结构性问题的治理过程中,如果缺乏全局性的制度改革,只是盲目加大执行力量是没有用的。而如何通过经济、行政、社会、法律的渠道改变这种不良的制度结构,则需要直接受害者——作为消费者的公众对这个问题更深入更持久的参与,并且必须要将这种参与扩大到加强食品药品监管执法之外的其他所有的环节中去,如要求经济公平、打击垄断、扩大市场准入;启动责令停产、追究刑责、索求惩罚性巨额赔偿举措;追求司法独立、完善法律法规、扩大司法诉讼、推动法治进步;开展公民运动、建设民间组织、推动政治改革等等。只有全面的参与、全局的改革才能指望问题的全面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