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三国演义读后感汇总

时间:2024-01-19 01:38:26
三国演义读后感汇总[本文共5231字]

前言:三国演义读后感汇总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谋略的深度决定了最后的高度。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三国演义读后感精选汇总,方便大家学习

三国演义读后感精选1

舌战群儒。诸葛亮出使东吴,想促成孙刘两家联合抗曹。当时刚出山的诸葛亮可谓人微言轻,却担负着一项重要使命。如果成功了,刘备集团就有得以保存的可能;如果失败了,那么刘备集团就此结束。所以,当时诸葛亮的压力其实是巨大的。

孙权当时也很烦恼,因为主降派竟然占了多数,主战派却不多。可以说,武将都主战,文官都主降。为什么呢?很简单,如果投降了,文官的职位得以继续保存,管理民生等事情还是要有人做,对于文官来说,改朝换代不过是换身衣服、换个公章而已,没什么大不了。对于武官,就不是这么回事了,如果投降了,就基本上全国统一了,会变得没仗可打了,没仗打了,武将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曹操还得防着武将造__,毕竟不是自己的嫡系部队。历朝历代的兔死狗烹的典故他们来说太熟悉了。所以,只有战,才能继续生存下去。

孙权呢?当然是主战,投降了,车不过一辆,还失去了自由,曹操肯定会监视他,甚至杀害他。当刘琮投降后,不也被曹操杀了。不投降,至少还有可能继续称霸一方。所以孙权当然是主战派。

这样,孙权和刘备其实已经形成了利益共同体,那就是联合起来抗曹。按理说,诸葛亮来了,孙权应该马上接见,但是却让诸葛亮会见江东群儒,这是有目的的。

孙权的目的,一是让第三方阵营的诸葛亮杀杀投降派的锐气;二是让江东群儒先会会诸葛亮,如果诸葛亮连江东群儒都斗不过,说明他的水平还不如江东群儒,那也就没有必要浪费时间会见诸葛亮了。

这场辩论实在太精彩了。所以不得不详说。

辩论的目的,不是说服对方,而是在辩论的过程中展示自己的才华给观众和评委看。内容要讲理,但态度不能讲理。一定要当仁不让,不能退避三舍。现在来看辩论双方选手,诸葛亮和江东群儒。

第一回合:诸葛亮和张昭。谈战略。

张昭问:“听说你很会吹牛逼,经常说自己很牛?”

诸葛亮答:“我确实很牛。”

张昭又问:“你竟然那么牛,怎么刘备得到你,荆襄之地反而被曹操所得,不知是何道理?”

诸葛亮答:“第一,要得到这块地太容易了,只是我主刘备不忍夺同宗基业,不是我们能力不行,只是我们心地善良。第二,曹操得到,是因为糊涂虫刘琮听信奸臣言语,暗自投降造成的。第三,我们屯兵江夏,有更大的抱负,非等闲之辈能了解。”

张昭问:“既然这样,那么你的言论是矛盾的。你说你能力那么大,自比管乐,但管乐都做出了大事,你呢?刘备没得到你之前,还可以割据城池。得到你之后,就连吃败仗,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被曹操赶得无路可走。可见,刘备得到你反而不如从前了,你如何解释!”

诸葛亮答:“我们高鹏志向很远大的,你们凡鸟看不出来。人生病了,一定要先温和调养,等身体好了,再下猛药。不懂的人一上来就服猛药,就是找死。现在我们兵少将少,属于身体虚弱,不会鲁莽地玩命。这叫审时度势,你们不会懂的。即使这样,我们还把夏侯惇、曹仕打得大败,管仲乐毅不过如此。刘琮降曹,是我主公不忍夺同宗基本,当阳之败,是舍不得百姓,这都是大仁大义。胜负乃兵家常事,高祖刘邦被项羽打败,但在垓下一战定乾坤。这些都不是夸夸其谈的人所能理解的,诚为天下笑耳。”

第二回合:诸葛亮和虞翻。谈时局。

虞翻说:“曹操很厉害的。”

诸葛亮说:“那只是乌合之众,数量多却不用怕。”

虞翻问:“打败仗了,求我们帮忙,还说不怕,骗人。”

这时,不承认显得无耻,承认显得无能。这时最好的办法是不回应,转守为攻,把问题引到对方身上。

诸葛亮笑笑说:“我们这样都血战到底,哪像你们,兵精粮足,又有长江之险,还没有开始打,就想着怎么投降。跟你们比起来,我们确实勇敢多了。”

第三回合:诸葛亮和步骘。谈局势。

步骘说:“你是像苏秦张仪那样当说客的吧?”

不回答,转化成新问题,把对方打压下去。

诸葛亮说:“苏秦张仪不光是辩士,还是豪杰,危难之时挺身而出,比贪生怕死之辈强多了。你们还没看到曹军,听了几句吓人的话,就要投降,还敢笑苏秦张仪吗?”

第四回合:诸葛亮和薛综。谈谈背景出身。

薛综问:“曹操是什么人?”

诸葛亮答:“毫无疑问是汉贼。”

薛综说:“你错了,曹操拥有天下三分之二,人心皆归,刘备不识时务,欲与强争,以卵击石,怎能不败?”

人的问题是讲不清楚的,要质疑提问者本身的立场和价值观,气势上压倒对方。

诸葛亮说:“做人忠孝为本,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吃着国家的粮,不思报效,反想篡逆。你还以为这是英雄,真是不忠不孝的无耻之徒。你连做人都不懂,不配和我说话。”

第五回合。诸葛亮和陆绩。谈刘备出身。

陆绩问:“曹操是相国曹参之后,刘备却冒名中山靖王之后,就是个织席贩履的小商贩,别自抬身份。”

诸葛亮先揭伤疤,揭短处,打击嚣张气焰。生活中也有类似的揭短战术,你头发乱了,你牙齿有菜叶,你袜子穿反了。

诸葛亮说:“你就是在袁术席间偷橘子的陆绩吧?曹操既为相国之后,却犯上作乱,欺君欺祖,不但是汉室乱臣,也是曹氏贼子。刘皇叔堂堂帝胄,按谱赐爵,哪能有假。高祖刘邦亭长出身,而终得天下,织席贩履小商贩有什么丢人,这叫英雄不叫出处,你小儿之见,不足与高士共语。”

第六回合:诸葛亮和严峻。谈学问。

严峻:“你都是强词夺理,不是正论,我问你,你治何经典,学什么专业的?”

这种问题不能接招,你要说我学论语,他马上来问,那么请问论语第二章第四句是什么?就被动了。化解之法是反客为主,否定问题本身。

诸葛亮说:“寻章摘句能成大业吗?伊尹、周公、姜子牙、张良、陈平,谁知道他们研读什么书,什么专业,什么文凭?大丈夫以天下为己任,怎么能在区区笔砚之间,数黑论黄,舞文弄墨呢?”

第七回合:诸葛亮和程德枢。

程德枢:“你好大话,未必真才实学,恐怕被儒者耻笑。”

对付这种直接的否定,用分类排除法,把权威分两种,高明的有思想有品格的都支持我,而不支持我的,本身就有问题。

诸葛亮说:“儒有君子小人之别。君子之儒,忠君爱国。小人之儒,舞文弄墨,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君子支持我就够了,小人支持我,我连觉都睡不着。”

多看看,学学如何辩论,绝对大有裨益。

三国演义读后感精选2

读了《三国演义》一书,我受益匪浅。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相互斗争为主要描写内容,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刻画了近200个人物形象。

其中有庸主献帝刘禅,气量狭隘的周瑜,忠厚的鲁肃,勇猛的张飞,重义的关羽,纳贤的刘备等等,无不各具其态。

先说关羽。这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

国家的统治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火烧新野,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七擒七纵孟获,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

再说曹操。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然刘备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还有赵子龙长坂坡单骑救主,巧用苦肉计黄盖受罚、三江口周瑜纵火等等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各具其态,有长有短。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很值得我学习。

三国演义读后感精选3

"初读好书,如获良友;重读好书,如逢故知。"

《古今贤文》中曾这样说道:"初读好书,如获良友;重读好书,如逢故知。"这一周我便拾起那本早已看过的《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元末清初的小说家、戏曲家一罗贯中。这本书以刘备、关羽、张飞和诸葛亮为中心人物,以拥刘反曹为主导思想,描绘了三国时期政治、军事、外交上的种种斗争。

其中令我记忆最深的一回就是"草船借箭"了,尽管周瑜百般刁难诸葛亮,要求他三天内造出十万只箭,但诸葛亮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利用曹军的心理,很快便集齐了十万之多的箭,让我佩服的是诸葛亮足智多谋,他让我知道:面对别人的刁难,要冷静思考,想出对策,这样才会像诸葛亮一样胜利。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长篇章回体小说的鼻祖,因为读了这本书让我体会到了三国时期社会的腐朽和黑暗,谴责了统治者的残暴和丑恶,反映了百姓对统治者的爱憎以及对战争割据的反对,要求和平统一的愿望。

刘备的仁爱待人、礼贤下士,诸葛亮的谦虚谨慎、足智多谋,张飞的胆识过人、气吞山河,关羽的正气凛然、赤胆忠心?这些我们都应该学习。《三国演义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千姿百态,各有所长,读过这本书之后,让我大开眼界让我懂得了人有所长,必有所短,不应以善小而不为,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

听了我的感受你的心里是否也想来一探究竟呢!那就快去读一读这本书吧!

三国演义读后感精选4

读罢三国已数载,而今又重来信手翻阅,竟有新收获,可喜可贺。书贯通一条刘备的蜀汉重振汉室的线,其人似乎凭着忠义之名一步步由一介草民到贵为天子,难能可贵,虽然最后未能问鼎中原,在川地也算成就一番帝业。想当初初阅时,为其之破操,破权为之一振,为蜀汉最后被亡而失落惆怅。算而今却是另一番滋味,细看刘备,不也同样在干着诸侯割据的不忠之事,试想倘若刘某真能兴复汉室,那个汉室恐怕是蜀汉的汉了。只不过刘备深知师出有名之道,用匡扶汉室之名掩盖自己的行径,其手下亦一拍即合,口口声声刘备乃皇室之胄,行兴复皇室之功,刘备之谋可谓深也。不过仅仅师出有名并未有大用,正值乱世,群雄角力,要依仗的是实力,因而刘备不仅仅停留于名上,而是不断增强自己的实力,植根于蜀川,实力才是硬道理,所谓枪杆子里出政权,这让我想起同是乱世的西汉末年,面对一个血脉皇室更为纯正但实力不济的对手施加舆论压力,汉光武帝刘秀手下邓禹直接给出就是汉高祖刘邦在世也不可能直接当皇帝的论断,令对手哑然。所以皇室之胄只是使人归顺的借口,可以说是刘备与前来投奔者心照不宣的托词,但关键的是刘备是有实力的,用邓禹的话来说就是即使是汉光武帝刘秀再世于东汉末年如果没实力也是无人问的。

不难看出刘备是一个极其注重仪式的人,称帝时的假意推辞,赵云面前摔阿斗。他这种仪式的最灵活体现在向孔明托孤,假意的禅让让孔明死心塌地继续为自己的封建王朝服务,在这一点上同时看出,刘备之谋略权术远于诸葛孔明之上。至于蜀汉之亡,全然在实力上,蜀汉确实是天府之国,物产丰富,但成就一番帝业或是太勉强,与人口众多,粮食更多的曹魏来讲,实力要逊色不少,同样可以解释东吴的灭亡,若无法打破这种局面,灭亡是必然的,刘备孔明都深知这一点,不断想要北伐是形势所迫。实力之于刘备,正如萧何之于韩信。最后蜀汉亡了,是一种历史的选择,也许可以算作是一种进步。

刘备在关张被诛后大举伐吴显得不妥,但笔者有一个大胆的想法,刘备真正所图并非报仇,此举若成则可以吞并东吴,不成则至少可全其名,这是否也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的仪式呢。似乎在笔者的解说下,忠义似乎变作伪善,一切都是权与利。但这就是现实,人性就是如此,虽然古往今来我们推崇道德决定论,可是仓廪实而知礼节,这不是并列而是先后关系,道德即使在和平年代也不起决定作用,勿言在乱世。再有好的意图,再能占据道德制高点,没有实力亦是空谈,这让我想到近代的百日维新,戊戌六君子就是六个书生谈论政治,拉上一个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引颈受戮之勇毅故可贵,但并未给大清带来一个光明前景,可谓不务实。三国似乎是中国历史分分合合的一个缩影,折射了许多,回味无穷。

纷扰三国已过,对于收获,已结为标题。谋深取极,谋略的深度决定了最后的高度,何不取极;钻硬求通,实力方是硬道理作为通行证,必须钻研打磨自己的实力,即可求通。

三国演义读后感精选5

说到汉朝末年,汉灵帝越来越残暴,导致爆发了强大的农民起义,自己逃到北岸的哪里去都不知道了。后来,冒出来很多英雄,也有几个奸雄。下面我慢慢给你们介绍。

有一人,他姓刘名备字玄德,结拜兄弟有张飞、关羽。那张飞,字翼德,只有个长子张苞。那关羽,字云长,有义子关平,儿子关兴、关索。军师有孔明、庞统。其他人么,还有孙坚将军、曹操奸贼等。

当时天下大乱,曹操到了北岸,做了汉献帝丞相;刘备到了荆州,投奔刘表;孙坚来到江东,开创了东吴。后来,刘表、袁绍等几个人都被曹操奸贼给杀了,再随着周瑜火烧赤壁,三国鼎立的局面终于形成,分别是蜀汉、曹魏、东吴。

后来,司马昭灭了蜀汉,司马炎灭了东吴。三国归晋,整个三国时代就这样结束了。

有一次,我对我爸爸说:“爸爸,你知道我三国时代我最恨的是哪件事情吗?”“什么事情?”爸爸问。“那我就告诉你吧。”我笑呵呵地说,“关羽把曹操放了!否则的话,北方就平定了!”爸爸听了,哭笑不得。

《七步诗》大家都熟悉了吧?其实呢,曹操也是个诗人,写过一首《短歌行》。

三国时期,我最喜欢的国是“蜀国。”我最喜欢的人是诸葛亮,再是姜维,再是刘备。我先说明一下,我为何喜欢孔明。

那是因为,诸葛亮几乎每次都打胜仗,我很佩服他的学问。单幅和司马微对他的评价都很高:单幅说:“用我和他相比,就好像乌鸦比凤凰一样。”司马微说“在我看来,或许只有兴周八百年的姜子牙,旺汉四百年的张子房可以和他比一比。

一开始,关、张二人都不相信诸葛亮的才华,还开玩笑说:“先生为什么不请‘水’去?”后来在大败夏侯惇时,才相信孔明的才华,说:“先生真了不起!”

我印象中最深刻的战争是“马谡大意失街亭。”马谡不听王平劝告,上山扎寨,结果被围的水泄不通,士兵纷纷投降。诸葛亮因为自已用人不当悔恨不已,后来挥泪斩了马谡。

如果要问我三国时代我最讨厌的人,那就是刘阿斗了。

三国时代,我只有一个不明白:为什么司马懿能活那么长时间?

还好现在没有战争,不然,我们要受多少苦难啊!

战斗时期,成败主要靠计谋,当然也要武将勇猛,最好能“文武双全”。在东吴,孙坚是“武,”孙策是“武,”孙权“‘文武双无’,”孙皓是残暴的君主。周瑜是“文,”鲁肃是“文,”吕蒙是“文,”陆逊是“文。”在蜀汉,张飞是“武,”关羽是“武,”黄忠是“武,”马超是“武,”赵云是“武,”孔明是“文,”庞统是“文,”姜维呢,却是“文武双全。”曹操那里,司马懿是“文,”武呢多看了《三国演义》后,我最想成为三国里的诸葛亮。我也希望我以后能成为一个“文武双全”的人。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三国演义读后感汇总范文。

《三国演义读后感汇总[本文共5231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