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乡风文明走访调研报告

时间:2024-01-30 16:10:48
乡风文明走访调研报告[本文共3459字]

近年来,我区紧紧围区委、政府党建和经济建设的中心任务,突出特色、转型、绿色发展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以提升农民素质、树立文明新风、发展农村文化、促进农村社会和谐为重点,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着力培育新农民、倡导新风尚、发展新文化、建设新环境,推动全区乡风文明建设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取得的成效

1、突出位置,狠抓乡风文明建设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也把乡风文明建设放在了更为突出的位置。区领导班子在日常工作中,把乡风文明建设贯穿于农村工作始终,在不同阶段做出具体部署,加强对乡风文明建设的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检查、评比和表彰,促进了乡风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

2、教育带动,增添乡风文明建设活力

始终坚持教育先行原则,努力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首先,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水平。通过开展形势和政策教育,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深刻认识建设新农村的重大意义,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在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和创造精神。其次,提高农民群众的道德素质。通过开展各种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倡导和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全区乡村广泛开展“知荣辱、树新风”教育活动。第三,提高农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高度重视发展农村科技和教育事业,大力加强农村基础教育。采取农民群众易于理解、接受,便于参与的方式,开展针对性强、通俗易懂的农业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的劳动技能和致富本领。

3、文化推动,丰富乡风文明建设内涵

一是坚持重在建设,加快发展先进文化。运用市场经济手段,采取全社会发动、各方面支持、多渠道筹资、全方位共建的方式,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二是充分利用村文化活动室、农村图书室等基层宣传文化阵地,广泛开展政策法纪、科普知识和文明新风教育活动,引导农民崇尚科学,破除迷信,树立与现代文明相适应的思想观念。三是激发农村自身的文化活力,让农民群众成为农村文化的主角,丰富农村文化活动。

4、载体抓实,深化乡风文明建设

一是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制定了相关的垃圾清运制度,使农村卫生环境得到了有效地改善。二是广泛开展文明村创建活动。积极开展“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评比活动,把创建活动与群众的切身利益挂钩,使群众感到政治上光荣、经济上实惠、生活上充实,激发了广大农户积极性。

二、存在的问题

1、对乡风文明建设认识不到位。当前,一些乡村干部对乡风文明建设的长期性、重要性以及丰富的内涵认识不足,认为乡风文明建设属上层建筑的范畴,是软的、虚的,做起来难度大、见效慢,不易立竿见影,而忽视了乡风文明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甚至有的还错误地认为经济发展了,乡风自然会文明。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措施和力度缺乏。重视不够也反映在投入上,一些集体经济相对薄弱的村,无法为公共文体设施建设提供足够的资金。目前,合力建设乡风文明的工作机制尚未形成,仅靠少数部门单打独斗,推动起来比较困难。

2、农村社会风气缺乏强有力的正确引导。农村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和群团组织的宣传作用发挥的不够。调研发现我区50%以上的村没有健全“一约四会”(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赌禁毒会),而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新旧思想观念的冲撞,致使人际关系日趋淡漠,邻里之间、亲朋之间矛盾纠纷增多,与人为善、互爱互助的风气日渐淡化,不赡养老人现象时有发生。红白喜事大操大办、轻养重葬等陈规陋习依然存在。

3、农村宣传文化阵地建设与需求存在距离。一是由于受经济条件制约,一些村的文化活动场所,硬件建设投入少,设施老化, 不能开展正常的文化活动,无法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逐步富裕起来的农民,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提高,在无处可去可乐的情况下,一些不健康的东西乘虚而入,侵蚀人们的思想,有些封建迷信活动也打着弘扬民俗文化的幌子借机敛财、贻害百姓。二是文化专业人才缺乏。送戏下乡、送书下乡、送科技下乡等多形式文化下乡,虽深受农民的喜爱,但对当地农村文化建设不过是杯水车薪,难以使农民的文化素质有较大提高。

4、农民群众法制意识薄弱,社会治安影响乡风。一是一些村民在发生矛盾或冲突时,大多表示首先找人私下协商解决。而近年来农民参与民主选举积极性不断提高,农村在选举过程中出现了许多违法违规的事件,导致人际关系复杂化,利益矛盾多元化。另外,违法犯罪案件的上升,也造成社会丑恶现象向农村转移,污染了社会风气,对乡风文明建设产生了极大的负面作用。二是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缺乏必要的规划、措施和手段。一方面部分农民的不良生活习惯如随地吐痰、便溺、乱倒垃圾、不遵守交通规则等,与现代文明要求形成鲜明的反差,另一方面是教育引导农民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提高整体素质缺乏必要的措施和手段。 

三、对策和建议

乡风文明建设,需要结合农村实际,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地推进。因此,提出如下建议:

1、增强农村党支部的政治引领,加强乡风文明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一是广泛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村党支部要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发挥政治引领作用,加强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政策教育,组织农村党员学习理论、学习党章,增强党性,树立适应新时代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观念。充分发挥村委会和群众团体组织的作用,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引导农民提高鉴别是非、美丑、荣辱的能力,倡导健康、文明、积极的生活方式。二是要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要从培养和造就一批有文化、懂科学、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战略高度,抓好农村的基础教育。三是要提高农民的技能素质。 引导农民转变思想观念,积极学习市场经济知识,了解市场运行规律,掌握市场经济信息,确立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观念,实现观念的更新和跨越,克服小富即安、固步自封、不思进取的落后观念。同时围绕我区经济发展特点,找准培训工作的着力点,以重点骨干企业的在岗农民工为重点对象,扎实开展务工农民素质培训工作,协同各乡镇合力抓好二、三产业在岗农民工技能培训。

2、加大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一是要完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机制。设立专项资金,确保专款专用,使乡风文明建设拥有健康发展的物质基础。二是要建立完备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发展区、乡(镇)、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形成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加大“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建设力度,整合好全区广播电视网络资源,为农民获取信息提供方便、快捷、经济、有效的渠道。要以文化站为核心,建立和完善图书阅览室、影剧院、文化广场、网络服务中心等文化设施。要利用全民健身运动的东风推动农村体育事业发展,大众体育运动和健身设施建设要向农村倾斜,实现公共体育设施与学校体育设施共享。

3、加强对乡风文明建设的管理和引导。一是要建立和完善乡风文明建设管理机制。区乡村三级要建立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把工作责任落实到人。充分发挥村委会、民兵、妇联、共青团组织以及其他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形成在村党支部领导下的各基层组织协调运行,民主管理的新体制。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的带动作用,促进乡风文明建设。二是要积极倡导健康时尚的文明乡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运用各种形式和渠道,大力宣传科教兴农,广泛持久地开展“科普”、“三下乡”等活动,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和医疗中的科技难题。要抓好勤劳致富、科技致富先进经验的推广,增强农民的发展意识,引导农民争当脱贫致富、共同致富的带头人。结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制定《乡规民约》和《文明准则》,倡导尊老爱幼、妯娌和睦、邻里团结、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等良好乡风民俗;积极开展农村志愿服务活动,持续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开展关爱空巢老人活动,帮助孤寡老人、残疾人和留守妇女、留守儿童解决生活困难。积极开展“文明村”、“五好家庭”等评选活动,建立健全乡风文明的评比奖励机制,使农民树立“我要文明”的思想观念。

4、加大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一是要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着力加强农村综治工作的网络建设。公安机关要按照打防结合、专群结合的要求,推广警民联防巡逻和警司联调的经验,积极排查整治农村突出的治安问题,加大对农村聚众赌博、盗窃、邪教活动等问题的监管和打击力度。二是要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加大农村矛盾纠纷的调处力度。要针对容易发生矛盾纠纷的环节,及早做好预防工作,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尽可能防止“民转刑”案件和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三是要加强普法教育,不断提高农民的法制观念。要从农村实际出发,选择农民听得懂、能理解、用得上的法律法规广泛进行宣传教育,提高农民遵纪守法的自觉性。进一步改善农村的卫生环境,深入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广泛地向农民群众宣传普及科学卫生知识,切实解决农村“五乱”现象,改变农村环境卫生面貌,努力建设环境整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管理规范有序的新农村。

5、建立健全乡风文明长效机制。乡风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必须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要及时总结乡风文明建设的先进经验,不断完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常规程序,制定较为完备的指标体系,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从而逐步实现乡风文明建设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乡风文明走访调研报告[本文共3459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